"IT Concept" 『腦概念』- (Your learning-to-heal & life-style management partner

 慢性病靠自療  病因研究  神經系統與自然療理  ROM Therapy  Hypnotherapy  Music Therapy  Breath Therapy

按摩器材, massage products

 

 

慢性病靠自療多於「醫」

"A healthy body usually has a strong mind & strong core in & out. Those who have chronic disease must seriously improve their core strength in order to reverse their pathophysiology and regain their health. Unfortunately, doctors always prescribe strong drugs instead of strong spirit and prescribe their traditional image instead of the strong need to change to weaken patients' mind and demotivate them to fight with their chronic diseases."- Ricky Lau(糖尿病康復者及慢性病自然療理研究員)

Ricky 解釋「腹式呼吸」的心、生理科學和哲學及自療的應用  (wmv video)

Ricky 解釋為甚麼慢性病主要靠「自療」! (wmv video)

Ricky 解釋筋肌勞損與「生理逆轉」的關係!(wmv video)

Ricky 解釋「生理逆轉」、「生活方式」和「自主神經」的關係 (wmv video)

Ricky 解釋為何要「綜合療理」?

Chronic Diseases are Structural, Functional, Systemic & ANS Changes (Our health is a DYNAMIC condition based on our eating, exercising & resting BEHAVIOR.)

慢性病源於健康生活質素持續變差而引發細胞和內臟組織的病變,繼而是功能性和系統性的病變,最後令自主神經失衡失效而成。現時稍為有點生理常識的人都會知 道藥物和手術不可能真正解決這些問題,為何香港的醫學界還不積極改變他們的慢性病管理策略?香港的醫學界本身是否患了不能治癒的「慢性病」?

"靠藥物生存不等於健康,健康是要自己爭取的,不能單靠別人、藥物或補品,我們的身體不會懂得配合藥物來有效運作。適當地改變生活習慣,慢性病的生理狀態便有機會慢慢逆轉。「自然療理」的關鍵是給身體「復原」的機會,為身體創造「復原」的環境和空間。那是一種 「保健和復康的哲學」多於「醫療科學」。明白,接受和認真實行這些哲理的人才能「自愈」。

「內力健身療理」的主要目的是「激活」自主神經,練橫膈膜適當地配合運動就有助於達到這目的。如果練唱歌可以感染及加強自主神經對呼吸及發聲等功能的控 制,那麼適當及持久的運動也應該可以明顯地加強自主神經、新陳代謝、心血管功能及血液循環。這些功能加強了,相關的慢性病生理狀況便會慢慢 的逆轉。自主神經弱(供電差),活動能力就差(包括內臟肌肉的移動力差),新陳代謝和內分泌也跟著差,這就是大部份慢性病人的惡性循環。我能成功從糖尿病 復原也只因為成功打破這惡性循環。

其實我們動與靜、飽與餓都有機會「感染」自主神經,「感染」自主神經需要較強烈而持久的信息。如何有效地利用適當的運動和飲食方式有效地「感染」 自主神經才是獲得健康,逆轉慢性病生理狀態的秘訣。那就是Psycho-physiological Conditioning 的範疇。慢性病未必單是自主神經的問題,但如果飲食和運動方式不能駕馭自主神經,效用就必定有問題!我們不可能直接控制自己的生理狀態,必需通過自主神經 這一關,這也是藥物和手術的限制。西方醫學在概念上有根本的問題,它們既不能代替,也不能駕馭我們生理功能的主管(自主神經),只能不斷地跟自主神經角 力,重複食藥、手術和療程來拖延。" - Ricky Lau(糖尿病康復者及慢性病自然療理研究員)

Ricky 於2013年1月31日在接近停藥時給親人電郵提及他「自療」的過程和感受:

「根據我的病情,我食藥的次數和份量都愈來愈少,而停藥的時間則愈來愈長,停藥 時也愈來愈穩定,我肯定可於幾個月內真的完全停藥。但因影響慢性病情的因素很多,飲食、壓力、睡眠、運動等都會影響慢性病情,就如我這次停藥六天後有兩天 睡得不好血糖又回升了一點,但進度總比上次停藥的時間長和穩定性高。這樣複雜的游擊戰醫生是不會幫你打的,他們只會指示和支配你食藥,因為那比較簡單而且 看似沒甚風險。但慢慢你就會發覺愈來愈要食多藥,因為處理慢性病要積極進取,主動出擊少許少許的爭取進度,老是倚賴藥物的心態只會令病情慢慢惡化。」

(除非你很清楚知道自己的病情和風險,切勿隨意減藥或停藥。此文只供參考,每個病人的病情和考慮因素都不同,不要以此文作為減藥或停藥的根據。)


Ricky 於2014年7月5日發給客人的電郵內容關於「自然療理」服務的跟進:

上次從傾談得知你的情況,我認為你對血糖和血壓的控制其實是不佳的。如果你早上空腹的血糖超過7度,下午那血糖卻偏低,再根據你的飲食習慣判斷,你的血糖如果長期高低波動,慢慢會令自主神經混亂而最後會完全失效。我建議你採取以下的措施:

  1. 你應該問你那姨丈醫生可否將早上那粒糖尿藥分成早半粒,午半粒。那藥丸可能太強了,令你的身體和飲食難以適應。如果他只是根據藥廠指示,而並非根據你的實況而用藥,你就要自己考慮決定了。

  2. 如果根據你提供的飲食資料,你每天的血糖很可能稍為超標,平均血糖就會慢慢升高,慢慢要愈來愈食多藥。請你盡快跟隨我的飲食建議,防守很重要,而且比較快見效。

  3. 你最好盡快再來,讓我教你一些有效的運動,那可減低併發症的風險,令血壓和血糖較易控制。能否逆轉就要靠你的恆心和決心了!成功逆轉是你一生人的成就呢!

  4. 多點滴血染血糖,特別是高危的用餐後,這樣你就能掌握食物對你血糖的影響,有需要時可打電話問我的。經常針手指有點不好受,但比起大病和併發症,那只是很小的忍受和問題。我現時就算血糖掌握得很好,也會隔天滴血染血糖,那既是自我監控,也是研究的一部份。

  5. 何時何地都要將健康放在第一位,其他事和問題都要妥協、調整和適應。

Treating Eating & Behavioral Disorder by Hypertensive & Diabetic Drugs?
(We must control our mind first in order to control our body.)

這病人非常嗜甜和貪吃,很明顯有 Eating Disorder 的問題。Simple Carb, Sugar/Fructose 會令腦部的 Dopamine 分泌增加,Dopamine 是腦部的 Rewarding Hormone(嗜甜在腦神經所產生的反應機制和毒品上癮的反應可能差不多!),那就等於上癮。所以,「三高」問題的病因和難於改善都有心理因素。如果以醫藥的角度來看,他是否又要食抑制 Dopamine 的藥物呢? 壓力也是導致飲食紊亂的主要原因之一,難度又要食藥來抑制Epinephrine及Cortisol等Stress Hormones嗎?

這病人有很明顯的心理問題,他自我催眠到可以把別人善意的勸戒演繹成不改變的借口,而他身邊的親朋和醫生也直接或間接鼓勵他不作改變,(醫生未經詳細的心理、生理分析便隨意加藥就等於間接用藥來鼓勵病人不作改變)。

Ricky 的觀點如下:

  1. 明知自己飲食及生活習慣有問題都不願改或改不到的病人就應該被視為心理有問題,應以心理方向解決,同時也應以減藥和停藥的目標作鼓勵。如果心理問題得以解決,這些病人根本就有機會減藥甚至停藥。否則,藥物就變成鼓勵他們不作生活上的改變,病人就會愈食愈多藥。

  2. 我們食不食藥,所有生理功能都是「自主神經」控制的,醫生用藥應該考慮病人「自主神經」的運作,免得病人將來藥癮過深,難以減或停藥。

  3. 未經認真警告和勸喻病人而建議病人加藥就等於鼓勵他們不作生活上的改變。

  4. 醫生不應只將注意力集中在血壓高、血糖高等徵狀,而應該集中在生活方式的改變和執行。生活方式適當地改變了,這些徵狀根本就會慢慢減退和自然受控制。

最大問題是現時絕大部份醫生根本沒意識和沒動機去考慮以上幾點,還將終生靠藥生存「合理化」。如果病人視終生靠藥生存為不改變生活方式的「懲罰」,相信很多病人會有決心去改變,但問題是醫生把終生食藥「合理化」,那就變成鼓勵病人不作改變。

「靠藥生存」應該是慢性病人不改變生活方式的「懲罰」,那並非合理的慢性病處理方式。大部份的醫生口說慢性病人要改變生活方式,但實際用藥方式和觀念卻鼓勵病人不改變。很多有慢性病的醫生其實自己也很難平衡這些矛盾!怎樣教病人平衡這些矛盾呢? 如果醫療行為和醫療體系不改變,政府做幾多宣傳作用都不大。


醫療程序對「生理逆轉」幫助不大,而且慢性病人很多時被誤導。 慢性病根本是靠「自療」,但大部份病人仍是既不知要「自療」也不懂怎麼做!

現時香港的慢性病醫療程序大概如下:診斷 => 藥物控制 =>「生理逆轉」(healing & therapy) => 進度監察

問題是香港慢性病的醫療程序重點並不在於生理逆轉,但西方醫學已經証實慢性病只能靠生理逆轉,不能單靠藥「醫」。「生理逆轉」(包括自療 healing & therapy - 適當的飲食、運動和休息)和自我監控 (Conscious Training 意識訓練, Mind-Body Intelligence等),這些「生理逆轉」過程才是最重要的,但醫生在「生理逆轉」中可以幫助病人的其實很有限,但很多時卻有意無意的誤導了病人,以為靠醫生和藥物就可以解決 。其實那可能是不適當的拖延,因為藥食得愈多愈久,身體就愈倚賴藥物來控制病情,遇上失得的醫生更有可能刻意加重少許藥迫病人「上藥癮」,那是非常難監管而且嚴重缺德的醫療商業行為。

現時的慢性病醫療程序並不鼓勵病人積極處理及逆轉其病情,只是用藥引導病人死守,並含糊及消極地假設慢性病不能好。藥物的副作用和壞處一般都被淡化和隱瞞;運動和自療的 正面作用和重要性也被淡化。這與醫生和藥廠過於保護自己的行業和利益有關。這樣慢性病人就會累積得愈來愈多,造成很多家庭和社會的沉重負擔。

醫藥與「生理逆轉」根本就是兩回事,「生理逆轉」涉及心理及生活習慣的改變、飲食方式、減壓及運動療理等等,其中療理性的運動至為重要,並非一般醫生所能處理。 「自療」需要知道大概的病因、應該怎樣做和改變的方向。「自療」肯定需要智慧,但自己未必能完全掌握和解釋生理上的變化,但肯定感覺到和醫學上驗到那變化 。「自療」也經常要自我監察自己病情的進度和飲食、運動和睡眠質素等正負面的影響。「自療」也是一種技能多於理論,教人自療又是另一種技能。醫生不是教人自療的,所以幫助病人逆轉生理病態的作用不大,逆轉慢性病需要的是「自療教練」。 病人不知不信就不會堅決去做,不做或做得不足不好就沒甚效果,這就是慢性病不好的原因。

「生理逆轉」是實踐多於理論

實踐重要的是經驗,不是理論。「自療」的過程跟練唱歌的方式和生理變化有點接近,重點並不在於生理方面的理論。練唱歌不一定需要知道那條神經控制橫膈膜 、聲帶的詳細結構等。練習方向和感覺卻比較重要,知道那條神經控制橫膈膜和掌握到控制橫膈膜的感覺根本是兩回事,前者只是理論,後者才是有機會達到目的的實務。醫 生和護士見病人約只有10分鐘,而且也沒有受過教人自療的訓練,他們怎麼有效地教人自療呢?醫院和診所的佈置和安排是「醫療」的佈局,完全沒有健身器材, 怎麼帶動、鼓勵和教人積極健身和做運動療理呢?叫人跑跑步、走走路、做家務就算逆轉慢性病的健身療理嗎?不是那麼簡單吧!

Ricky 就是發覺這樣處理慢性病是完全不妥,所以自己就決心研究自然療理,最後成功逆轉其糖尿病,身體也愈來愈好。可以說如果當初只相信醫生和藥物,慢性病就肯定不會好。

五成慢性病人有機會復原

由於多食少動的生活方式影響,相當大部份的慢性病其實都與新陳代謝有關,新陳代謝其實是有機會通過飲食的調節和適當的運動來加強的,新陳代謝加強了慢性病 就會慢慢逆轉,但不會是跑跑步走走路做家務那麼簡單。而且,改變生活習慣也有很多心理因素和時間的重新分配問題等需要解決。習 慣是神經系統的 program/network,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健康生活也是一種行為:例如飲食行為、運動行為和推動力、減壓等等都涉及人的心理。如果病人只相信 醫生,而醫生又只懂用藥來控制和拖延,其他甚麼都沒做,或只是隨便叫病人跑跑步走走路做家務,慢性病又怎會好呢?病人又何來決心做 適當的運動和控制飲食呢?

Ricky 估計如果處理得好,有5成的初中期的慢性病人是有機會復原的。

商業管理和慢性病管理的概念大致相約

商業管理的重點不在於「產品」和「交易」,重點在於「人」和「生意」;慢性病管理的重點不在於「病」和「醫」,重點在於「人」和「健康」。那是整體性和持久性的分別。改變對健康的態度,我們才能重獲健康 ;健康是要積極尋求的,而並非等病來醫的。令人健康的是適當的行動和行為,不是醫學理論,也不是醫學文憑。

慢性病管理是一種項目管理

認真的慢性病管理是一種項目管理,是時間性、目標和過程的管理。每個慢性病人都應該有一個逆轉生理的計劃、時間性、目標、過程和進度的監察。項目管理也代 表集體性的管理,包括醫生、社工/心理學家和運動學家,根據病人的個別因素,平衡不同的因素作考慮:包括病人對病情的認知能力和了解、自控力和改變的意志 等健康行為,從不同角度清晰地向病人提意見,並咨詢病人的決定。而不應很簡單地由醫生單方面自己去決定怎樣用藥,而病人在不太知詳情之下去食藥。

慢性病的風險管理

初中期的慢性病人除非完全不食藥又不作有效的自療和控制飲食等,併發症的風險通常不會太高。單靠食藥控制病情也不容易,而且無論甚麼新藥好藥貴藥,其副作用也不少。身體 長期倚賴藥物已經是基本的副作用,還有不同藥物所產生的不同副作用,相信大部份醫生都沒有清楚詳細解釋副作用的問題如果病人積極練強身體,身體就 有機會出現藥物過多的跡象和反應,這樣慢慢減藥,併發症的風險應該不高。

叫病人持久性穩定地食藥是否等於叫病人持久性穩定地靠藥物生存?那是好事嗎?那就是成功醫生的責任嗎?

健康行為反映人的不理性

  • 一位女士說:「如果運動能夠醫病醫生還有生意嗎?」(說真的,Ricky 幾年沒看醫生了,也非常少食藥。)

  • 一個尿酸過高的男士說:有好藥就算隨意飲酒也沒問題!(那麼有好藥就可以亂吃亂喝,不用戒煙,不用睡覺,也不用做運動了!)

  • 一個70多歲的退休血壓高平民(非有錢人)每個月花六千多元給他相信的醫生覆診、買藥及維他命丸,結果當然是只能拖不會好轉 ,而且身體慢慢變差,病也愈來愈多。(Ricky 每個月花幾千元研究慢性病生理、飲食及運動療理等,最後令自己的糖尿病康復,生理年齡比前年輕約十年,並開始兼營自然療理。)

  • 一般慢性病人會這樣想:醫生都認為不能好的病,我自己又怎能處理好呢!

這反映市民需要積極的健康再教育,成年人的再教育又是醫療以外的另一項專業,由醫療機構去處理成年人的健康再教育,就算沒避重就輕來保護自己的醫療行業,做出的效果也不會怎樣好。

絕大部份醫生都不懂健身療理!

我們可以從衛生署的網頁下載一份 Exercise Prescriptions - Doctors' Handbook 的文件,裡面有右邊一種健身方式的圖片:

這動作要配合腹式呼吸來做才會有效。所以如果醫生平時沒研究腹式呼吸和健身療理,這份 handbook 就很難有實際的效果,醫生也很難有效地提議和執行「運動處方」,最壞的影響甚至會錯判病況。(一個對運動不太熟識的醫生有機會把心臟病徵當作是正常的運動員心率。)

如果「腹式呼吸」與健身療理、心理和生理健康等有這樣廣泛和密切的關係,醫學院就應該把「腹式呼吸」列為教材和研究題材。(這裡並非指單練呼吸就能獲得健康,否則 Ricky 也不需要做那麼多研究。這是指「腹式呼吸」的廣泛應用功能,請不要誤解,以此作自我催眠來逃避做運動。有效的運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也並不一定很辛苦和難受的!)

健康是一種選擇,但不應在被誤導的情況下選擇。

現時醫生處理慢性病的境況可以說是有資歷但無實力,只能靠藥物來控制和拖延,不能幫病人逆轉慢性病情。由於病人傳統以來都相信醫生和藥物,所以醫生就很容易有意無意的誤導病人。如果醫生不認真積極地表明自療及運動比藥物更重要,其實那已經可以造成誤導。健康是一種選擇,但不應在被誤導的情況下選擇。如果醫生表明自療及運動比藥物更重要,而慢性病人仍選擇藥物為主,那是他的真正選擇。如果慢性病人不太清楚自療和運動比藥物更重要,病人就是在被誤導的情況下選擇。

接受並面對身體的變化和改變的需要才能有效地改變生活習慣!
Acceptance & Commitment Therapy for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大部份慢性病人其實都不能接受和面對自己身體上的變化,他們健康知識既然不足,逃避的心理也令他們不能改變生活習慣,不能恢復健康。再加上傳統上對醫學和醫生的崇拜,慢性病人大都對醫學和科學有過大的期望,忽視了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健康使者。

慢性病人一方面要承認和接受現時身體的狀況,另一方面也要積極改變來爭取生理逆轉 ,當中的平衡就如我們平衡動與靜,也如平衡「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一樣,太多太少都不好。Ricky 見身邊差不多所有有慢性病的朋友都不能接受自己身體的現狀,不自覺的在逃避現實,飲食的調節既不足,就連調控和逆轉的知識和意識都很低。情況就如戒煙一樣,很多煙民都知道吸煙不利健康,但無論法例多嚴還是要吸的。慢性病的自療比戒煙還要複雜,那就更需要醫療以外的支援和再教育。但如果醫生不卸下「醫神」的角色,慢性病人都不會對自己的病況有足夠的關注和不會有生理逆轉的決心。

「慢性病不能好」的觀念是一種不良的催眠、一種消極和不良的社會文化。

從心理學和社會科學的角度來看,「慢性病不能好」的觀念是一種不良的催眠。令慢性病人對「爭取健康」的價值大大降低;扭曲了病人對健康的正確觀念;令慢性 病人失去自信和自尊(我是一個靠藥物生存的慢性病人!)。如果「爭取健康」的價值降低,病人就沒決心自療;「慢性病不能好」就從一種觀念變成事實,那就制 造了很多「慢性病不能好」的事實。 這些事實又不斷加深了「慢性病不能好」的觀念,這就成為惡性循環。再加上健康再教育的失敗和慢性病人對健康和慢性病的誤解,慢性病人能夠恢復健康才怪!

「慢性病不能好」也是一種不良的社會文化,被影響的慢性病人會對其他慢性病人構成壓力。平時跟Ricky食飯的糖尿病朋友都不能戒掉飯後甜品,Ricky 要很堅決的力拒那無形的群眾壓力。但當他們知道Ricky生理逆轉成功後,他們的態度便軟化,較為積極關注控制飲食的需要,這些態度的轉變代表他們很受 「慢性病不能好」的觀念所影響。人的觀念是不知不覺受影響的,醫生 的權威對病人的影響就更比一般人的巨大多了。所以,醫生很容易就會有意無意的造成「慢性病不能好」的事實。希望醫生不要以「慢性病不能好」這觀念來標籤慢性病,藉此掩飾醫學的弱點。如果不能花太多時間或不懂處理就請坦白點說吧!有理性的病人不期望醫學是萬能的,希望醫生也不會當自己是「神」。

我們眼見香港很多 中上階層的人甘願做樓奴,跟著因工作及供樓壓力而成慢性病,跟著就是做醫奴,慢性病又怎麼會好呢!靠「醫」和醫保都是只能拖不會好的呢!一生人日忙夜忙就只是做樓奴和醫奴,香港人是否很可憐呢!真的值得嗎?到老時臥在病床看著間所謂豪宅就可以獲得滿足和安慰嗎?

「醫」好慢性病人醫生受罰;「醫」不好慢性病人醫生反而有獎!

如果假設慢性病不能好,病人就會不斷累積,醫療市場就肯定供不應求。如果假設慢性病不能好,醫生之間的差別就會收窄,就算流失客人都只是A醫生的客流失到B醫生;B醫生的客流失到C醫生;C醫生的客又流失到A醫生,那只是洗牌效應,醫生的生意大致不會減少。所以,醫療產業是不合符商業邏輯的生意,「醫」好慢性病人後醫生就會損失長期客。而且,「逆轉」慢性病的過程有機會令醫生承受「專業失德」的風險增加。「醫」不好慢性病人醫生反而有獎!既可保持長期客人,也不需承擔較大的風險。 所以,醫生完全沒動機去「醫」好慢性病人,吃力不討好的生意那個會去做?

不講原因的行業究竟有幾科學?

現時香港醫療及診斷方式其實非常「保守」!不講病因;不講食藥原因;不講減藥停藥原因 ,慢性病人好轉的原因當作不知,也不去研究。除了藥物,大都不講其他的治療方式,醫生說甚麼你就要信因為你不懂,醫生不說的你最好不要問,這樣是有效的醫 療過程嗎?所謂「家庭醫生」大都支配整個醫療及康復過程,診斷跟著就取藥(基本上看醫生就假設要食藥,其實不少病人因不同原因拿了藥也沒食,寧願找其他的 治療方案。),令病人不知和忽略更適當、更佳或更低風險的醫療及康復方案。其實有很多病因不能用藥去解決。醫療行業為何不集中資源於診斷和建議解決方案, 帶領市民去改變,而是鼓勵市民去倚賴藥物,只為多賺點藥錢還是不願改變呢?

醫學界最喜歡說別家的處理方式不夠科學,但現時大部份慢性病的病因都不確定,而大部份的藥物處方都是在不確定病因的情況下開的,手術也是在不確定病因的情 況下做的,那就算科學嗎?所有醫療的決定其實都只是風險和成本效用的決定,科學永遠都不是完美的,創新的科學就是要打破傳統的科學。質疑現在的科學才會有 創新的科學,人類才會有進步。如果慢性病不單靠「醫」,那就不要單講科學了!而醫學也並非單靠科學! 「生理邏輯」又算甚麼?醫學就如鄧小平所說的:「不理白貓還是黑貓,捉到老鼠的才是好貓。」,真的治好病的才是好醫學。

「終生食藥合理化」是科學嗎?健康的人不用食藥,需要食藥的人就不太健康,這不是很基本的「生理邏輯」嗎?如果連這基本的「生理邏輯」都不承認的醫生就應該被除牌,不要做醫生了,索性去做藥廠的推銷員罷!

複雜簡單化;簡單複雜化才有利慢性病的調理

如果說「三高」是因為Adipose Tissue(內臟脂肪)所產生的致炎荷爾蒙和Insulin Resistance所引致的,那麼一般人就不知所以。如果改為一般人都明白的定義就即是「內臟肌肉纖維質素」的問題,大家都會明白那是認真控制飲食和運動可解決的問題。

為內臟肌肉做 firming 並非簡單的事,也並非跑跑步走走路做家務所能達到的。Ricky 所住的大廈以前有一個很肥的清潔女工,後來因為健康問題要辭職了,所以勞動並非有利健康的運動。有效的運動療理是要有針對性的,減肥不易,而且目標是要改變生活習慣,如果針對減肥來獲得健康其實也是誤導。

如果輕描淡寫的說要改變生活習慣,慢性病人一般都會輕視。如果說「生活習慣」涉及神經的感染,那麼一般人就知道要下很大的決心才能改到「生活習慣」。 呼吸和放鬆本來不是自然不需意識的嗎?又有幾多人會知道呼吸和放鬆都要認真練的!否則慢性病的風險便提高,那不是要簡單複雜化嗎?

香港的醫學界不肯接受現實!

我們一直偶爾聽到有慢性病人可以停藥,但醫生又假設慢性病人不能停藥,那究竟是甚麼回事呢?原來那是因為香港的醫學界不肯接受現實,不肯認真地從「非醫療角度」去研究慢性病。如果醫生都不能接受現實,不能以「非醫療角度」看慢性病,醫生又怎能有效地帶領病人面對和處理慢性病呢?

香港應該成立慢性病管理局

慢性病既然有別於急性病,靠自我管理,靠健康生活質素多於靠「醫」,企業管理人管理慢性病不是更好嗎?Ricky 從糖尿病康復不是靠自制的行為(心理學)、自己研發的軀體運動(運動療理)、企業(策略性)、品質和風險管理概念嗎?如果 Ricky 單靠醫生,肯定是不會復原的。

總結以上種種因素,香港應該成立獨立於醫療體系的慢性病管理局,重整現時分散於不同部門如醫管局、衛生署、社會福利署和其他非謀利機構等社會資源,管理初 中期的慢性病人,較嚴重的病人才轉交醫管局處理。慢性病管理局的管理成員應該包括管理學家、社工、心理學家、心理生理學家、運動療理學家、成年教育學家及 醫生等等。慢性病管理局也應該研究不同慢性病的療理和處理方式,組織和提供訓練給慢性病管理和療理的人員,課程包括運動療理學、健康心理學、成年教育學、 慢性病營養學和健康質素管理學等等。

醫生迫病人投入自然療理的行業?

如果醫生用那麼消極的態度來處理慢性病其實就等於迫病人投入自然療理的行業。西方國家以管理的方式來處理慢性病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這代表慢性病的療理市場並非醫生的專利,起碼部份療理程序很有機會被其他行業所取代。如果醫生還死守配藥的生意來「食水尾」而不思進取,肯定最後會被病人投不信任的票,醫療產業是時候想想自己的 Service Design 和 Service Marketing 了。

很難期望醫療改革會有巨大成效!

醫生的收入和社會地位都是靠藥物的知識和應用而獲得的,要他們從新投資去改變,減少用藥和手術當然會相當困難。慢性病人只能以自救及救人的目的去研究自然 療理,然後再將這些成果結合來與傳統的醫療體系競爭,加速醫療市場的演變,但不希望人們以太商業化的模式去經營自然療理。

醫療保健市場混亂是健康再教育失效所引致

由於慢性病靠「自療」和「生理逆轉」,並非單靠醫,非醫療程序政府的醫療體系管不了,市民就只能靠自己的判斷和消費者委員會來監管。所以市民的健康再教育就很重要,因為靠消費者委員會來監管也很困難。「自療」的作用就如 placebo effect 是病人自己的行為和自己產生的,別人怎麼管呢?一種食品或活動就算只有1-2個百份點有效,我們都不能說他無效的,有否誇大是另一回事。市民自己有責任去弄清那些產品和服務真的適合自己,政府也有責任提供有效的健康再教育協助市民判斷,問題是那些部門應該負責提供這些服務?怎樣判斷這些服務的效果?如果醫學界沒有有效的研究,健康再教育也不會很有效!

為何教聲樂與教自然療理的方式相近?

教聲樂是要「診斷」學生自主神經控制呼吸和發聲的狀況,然後有計劃地協助學生刻意「改變和加強自主神經控制呼吸和發聲的功能」。所以,教聲樂和教自然療理 其實都屬於同一範疇:Psycho-physiological Conditioning. 如果我們不刻意控制呼吸和發聲的方式,這些功能都是「自然無意識地」由自主神經控制,而大部份人的自主神經都是「習慣」胸式呼吸和沉悶的發聲方式。所以, 教聲樂就應該懂得協助學生改變自主神經控制呼吸和發聲的習慣,即是要鍛練控制橫膈膜的神經和鍛練橫膈膜的肌力和忍耐力。教自然療理其實也是要教病人改變自 主神經對不同生理、心理功能的控制(這裡當然是指有限度的控制而不是絕對的控制),只是需要更多的生理學、病理學、心理學、運動療理學和一些營養學等知 識。

Ricky 曾經幫過兩個客人都因為慣性緊張和呼吸的力不足支持日常的說話,令聲帶受損和生「息肉」,食中西藥都不好,練腹式呼吸和放鬆才可根治她們的問題。呼吸和發 聲一般是由自主神經控制的,慣性緊張也是「神經」的問題,生活習慣也是神經的感染,人類大部份慢性病的病因都與不良的「神經感染」有關。這樣說來,學會如 何鍛練良性的神經感染就肯定是一種重要的自療手段。所以,教自然療理將會是一門新興的行業,而教聲樂就將會是教自然療理的踏腳石,學聲樂也將會是學自然療理的踏腳石。

Ricky 解釋「壓力」、「慣性緊張」與 fight-or-flight response 對身體的影響 youtube
Ricky 解釋為何呼吸(氣功)那麼神奇? youtube
「內力拉伸」與(氣功)的應用 youtube
「慢性病管理」與 「生理狀態」的逆轉
Ricky 解釋他為何會投入了「自然療理」這行業。(youtube)
Ricky 怎樣看健康? (youtube)
Ricky 解釋他的醫療保健哲學:「肉身三分論」
「肉身三分論」和「醫療保健氣功」的關係
Ricky 講解「靜氣功」「內軀體運動」的原理
Ricky 介紹他的「伏虎氣功」
Ricky 介紹他的「仰臥氣功」
Ricky 介紹他的「軀體氣功」運動
The role of "Healing Coach" in "Chronic Diseases Management"
Ricky 講解及示範如何以他的「內力拉伸」來處理頸肩手的勞損
Ricky 講解「音樂治療」的效用
音樂、呼吸、運動和飲食與生理功能的調控
Ricky 解釋為何跑步是時間效用很低的健身運動
Ricky 在醫院內發現「腹式呼吸」的療理價值
Psycho-physiological "HABITS" that make you sick.


「新陳代謝」相關慢性病及「情緒病」自然療理及「生理逆轉」顧問服務

說慢性病不能好就等於向慢性病「投降」,你還只信向慢性病「投降」的醫生嗎?慢性病的康復靠「生理逆轉」,「生理逆轉」靠「自療」,不懂「自療」就要找「自療教練」。那裡有「自療教練」?Ricky 劉老師就是「自療教練」呢!

服務包括 Singing-related Therapies: Music Therapy, Breathing Therapy, Hypnosis/Meditation & Exercise Therapy (with focus on diaphragmatic application), Cognitive Neurotherapy, 飲食方式輔導,執行「自療」的心理輔導等等。

收費:$2,400六堂(每堂45分鐘)

(藥物不可能駕馭或取代「自主神經」,所以我們可以假設慢性病不能靠藥「醫」好,但不能假設慢性病不能好。如果以醫護人員的身份去「暗示」及「催眠」慢性 病人,令他們相信慢性病不能好,令他們放棄爭取「生理逆轉」及「康復」的機會,那是非常不道德的行為!醫生讀醫科不是很需要決心的嗎?為何實際行醫卻沒決 心呢?)


慢性病「自療」和「自療教練」訓練課程

當醫學界認為慢性病治不好時,成功「自療」和「生理逆轉」而不需「靠藥生存」就是一項莫大的成就。而「自療教練」既可自救也可救人,也是一種非常有意義的事業。

教唱歌基本上是要教學生鍛練加強呼吸、發聲及神經的感染(習慣)。如果沒感染神經(習慣),呼吸和發聲便會不自然,而且需要太多的意識,歌也不會唱得好。Ricky 也憑這些經驗,幫助了自己和客人作慢性病的自療。教唱歌其實與教自療一樣,都需要診斷問題和監察微細的進度。而教唱歌和教自療都是屬於Psycho-physiological Conditioning: 教人以心靈和心智改變生理功能的範疇。腹式呼吸根本也是一種有療理性的內軀運動,配合適當的動作來做更可改善內臟肌肉纖維質素,有助平衡自主神經,改善健康和慢性病的病情。「自療教練」的課程也包括 Singing-related Therapies。

收費:$2,400六堂(每堂45分鐘)

(藥物不可能駕馭或取代「自主神經」,所以我們可以假設慢性病不能靠藥「醫」好,但不能假設慢性病不能好。如果以醫護人員的身份去「暗示」及「催眠」慢性 病人,令他們相信慢性病不能好,令他們放棄爭取「生理逆轉」及「康復」的機會,那是非常不道德的行為!醫生讀醫科不是很需要決心的嗎?為何實際行醫卻沒決 心呢?)

  Slim Body-Rolling Package: HKD1,220

2 x 9" TheraBandAnti-Burst mini-Balls
18" x 6" Foam Roller
36" x 3" Foam Roller
Anti-Burst Gym Ball 65/55cm
Ball Pump
Exercise Tubes
Yoga/Exercise Mat

Body-Rolling Package: HKD900

18" x 6" Foam Roller
36" x 3" Foam Roller
Anti-Burst Gym Ball 65/55cm
Ball Pump
Exercise Tubes
Yoga/Exercise Mat

本公司可免費提供客人30分鐘健身訓練服務,個別教你使用這些健身用品,但需以電話預約 Tel: 23326618

Pulse Watch 心率錶

監察緊張和健康情況、運動時的心率等。

HKD190

Stress Card

簡單易攜的壓力測試卡,以手指溫度作測試

HKD58

Portable ECG 易攜式心率記錄器

附軟件供儲存心率記錄,可輸出JPEG檔供醫生作分析。如果你家族有心血管病的歷史或已經有心血管的問題,你可能要買這個小型的心電圖機監察著自己的 Heart Rate Variability。它的售價為 HKD1390(需預訂)。有需要可致電我們 Tel: 23326618 查詢。

Mindwave 腦電波收拾器
(for Biofeedback/Neurofeedback)

簡單易用且穩定。供 Psychotherapy, Music Therapy, Hypnotherapy 等腦電波轉變的監察用途,Biofeedback/Neurofeedback訓練和研究用途等。

HKD1,390

(需預訂)。有需要可致電我們 Tel: 23326618 查詢。

Thera-Band Pro Exercise Station
• Integrate the use of progressive elastic resistance for strength training with exercise balls, fitness steps and stability trainers.
• Large center cavity to fit Thera-Band exercise balls and balance products.
• 6 pin connectors for resistive tubing attachments.
• 10 rubber feet on the bottom keep it from slipping on hard surfaces.
• Light enough to carry and stackable to conserve space.
HKD3,880
The Bean Deluxe Combo and Flex 10 Ultimate Abdominal Exerciser
  • The Bean provides a complete comfort with its ergonomic S shape that molds to the body
  • Automatically combines three exercises in one
  • The Flex 10 Platform allows for an even more intense workout using all tension and no bulky weights
  • Easily deflates to fit anywhere and the flex 10 platform is only 3.5 inches tall, easily sliding under a bed or in the closet
  • Work your entire body with no pain. Comfortable shape supports your body while the rocking action does all the work
  • Offers total back support and complete stability; allows you to exercise with proper form

HKD1,680

Mindset + USB Box 腦電波記錄系統

附OEM腦電波記錄及分析軟件,供療理性研究、過程監察等用途。

HKD6,800

CONTEC08A 醫療質素數碼血壓心率機

家用或診所用皆適合,附記錄軟件。

HKD700

CONTEC08C 醫療質素數碼血壓心率機

家用或診所用皆適合,附記錄軟件。

HKD480